Search

對於論證過程,我們之前已經講了一些技巧,跟常見於混淆用的敘事方法,這篇要來提一下,怎樣判斷資料來源的...

  • Share this:

對於論證過程,我們之前已經講了一些技巧,跟常見於混淆用的敘事方法,這篇要來提一下,怎樣判斷資料來源的可信度,可以有助於提高推論的品質。

如何判斷訊息是否可靠?

在講下面的幾點前,筆者要先跟讀者提醒一下,所有的資料來源的可靠度,都是建立在「信用」上,這是我們首先的判斷依據,而不是一份資料本來就很有信用。

1. 來源的可靠度,在這方面的名聲是否有差。

長年針對政經發表意見的大報,跟常找影視八卦的小報,相對來說可靠度就是不一樣。但這要看項目,像是大報在討論政治議題時,是不是明顯的找對OO黨不利的寫手,若是如此,那麼小報找了名聲向來以公平著稱的XX寫手,就不能說大報的可靠度較高。

又或者可以這樣說,大報的可靠度較好,通常是因為有專業的團隊,會針對新聞做出分析,採訪會兼顧多面性,儘量維持公平。但若你就是想知道某影視明星的八卦,大報記者上門採訪,跟小報去左鄰右舍密訪的結果相比,哪個可靠度高?這可不一定。

。。。
=========
全文連結
https://vocus.cc/eoiss/60f7408afd8978000171c170
=========

總之,很會使用批判性思考的技巧,去抓漏他人文章,是自認知識分子常見的毛病。我們很可能對他人如何做事一無所知,僅憑表面資訊下判斷,而知識份子最愛的倡議,無非就是一切公開透明,例如要求情報單位公布一切共諜相關蒐證資料,不然就是陰謀陷害不足採信,迫害人權。

某些知識分子特愛這樣做,是因為才能取得夠多資料,讓自己下判斷。無法判斷下,愛站在高地下指導棋的知識分子極易陷入焦慮,覺得自己不夠「知識」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